今年的伏天特别长,很快大暑就要来了,大暑时节正处于中伏时期。虽然常言有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的说法,但中伏其实才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,而且是极其闷热。所以,大暑时期可以用两个字形容,那就是“酷热”。一般来说,宝妈生小孩大都不愿意在伏天,因为这个时节坐月子实在是太痛苦了。虽然现在城市农村都有空调降温,但坐月子都要尽量避免空调,免得留下月子病,老来自己受罪。要想不吹空调又能心不烦气不闷,也是十分不容易做到,所以就只能辛苦宝妈了,母亲的伟大儿女会铭记于心的。相对母亲来说,大暑出生的小孩其实挺好的,不但阳气足精力充沛,而且乐观开朗,充满阳光和朝气。下面,我们就来看看2020年大暑时节的干支分析,以及好听的宝宝名字有哪些。
今年大暑为公历7月22日,干支纪日为:庚子年 癸未月 丙寅日
丙火猛烈,欺霜侮雪,丙火是太阳是非常阳光向上的一个天干,由其出生在丙寅日,大都是热情开朗之人。而且,丙火坐下印星,又含食神,是典型的文化人标志,喜欢舞文弄墨,学识渊博文采飞扬。
丙火生在未月,为伤官格,伤官是创新和标志,说明此人极具创意,有艺术潜质。当然,伤官之人脾气一般不好,不过这里配了印星,不会表现得那么突出。未土又为木库,就是印库,以后可能会在大型单位任职,会掌握不小的权利。
此日天干透财官,伤官见了官,和领导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,工作切勿太自由随性,否则很容易得罪人,自己也容易陷入懒散的状态,从而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前途。其实,这是一个非常有思想,特别有能力的人才,一旦找到好的领导好的平台,会有非常惊人的表现,成绩也非一般人能比。
以上仅仅分析年月日柱,没有考虑出生时辰,所以难免有偏颇,以下推荐的名字仅供参考,具体怎么起名要结合宝宝的出生时辰才能定论。
(1) 松风 材贤 栋宇 梓彬
(2) 荣熙 荣棱 曲宇 楷宸
(3) 金叶 梓彬 逸桐 宇淳
(4) 桐江 国逸 柏德 材勇
(5) 杉森 林标 材森 宝涛
(6) 朴森 林宇 材梵 林斌
(7) 材格 梓华 楚贤 林彬
(8) 烨松 杉松 宇志 梓淳
(1) 芝筱 晗芝 芝思 卓芝 芝铃
(2) 莎佩 莎兰 淑莎 丹莎 莎钰
(3) 芳谣 婕芳 芳盈 泽芳 芳晴
(4) 兰雅 杉兰 兰筱 怡兰 兰梦
(5) 雅清 雅晴 云雅 慧雅 慧雅
(6) 芸芝 姗芸 瑜芸 芸铭 嘉芸
(7) 瑗泓 瑗曼 瑗婉 灵瑗 萱瑗
(8) 芬嘉 惠芬 芬晔 梓芬 芬瑶
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,通过观察天体运行,认知一岁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。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,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。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,天气寒冷,干燥少雨;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,高温潮湿多雨。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,雨热同期。高温潮湿多雨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,却对农业十分有利,因为在农作物生长旺盛,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沛的雨水供应。大暑节气,高温酷热、雷暴频繁,雨量充沛,是万物狂长的时节。
送大暑船
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,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段。大暑送“大暑船”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。“大暑
船”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,船内载各种祭品。活动开始后,多名渔民轮流抬着“大暑船”在街道上行进,鼓号喧天,鞭炮齐鸣,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。“大暑船”最终被运送至码头,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。随后,这艘“大暑船”被渔船拉出渔港,然后在大海上点燃,任其沉浮,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,生活安康。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,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,姜汁调蛋“补人”,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,谓能补阳。
过大暑
在大暑节那天,莆田人家有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的习俗,叫做“过大暑”。在大暑节那天,亲友之间,常以荔枝、羊肉为互赠的礼品。
烧伏香
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,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,可冶多种顽疾。还有一说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,祈求风调雨顺,百谷丰登。
饮伏茶
从古至今,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,伏茶,顾名思义,是三伏天喝的茶,这种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
晒伏姜
三伏天时,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,与红糖搅拌在一起,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,于太阳下晾晒。
竹筒冷面
大暑节气日本人会在社区里架起了长长的竹筒,把煮好的面条放到竹筒中过水冷却,供大家品尝。据说吃过这种竹筒冷面后夏天不会中暑。
斗蟋蟀
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,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。
吃仙草
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“吃仙草”的习俗。仙草又名凉粉草、仙人草,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,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。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,被誉为“仙草”。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,广东一带叫凉粉,是一种消暑的甜品。
吃凤梨
大暑期间,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,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。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“旺来”相同,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、生意兴隆的象征 [2] 。
喝暑羊
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“喝暑羊”(即喝羊肉汤)的习俗。在枣庄市,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“喝暑羊”。
徐勉《晚夏》
“夏景厌房栊,促席玩花丛。
荷阴斜合翠,莲影对分红。
此时避炎热,清樽独未空。”
诗说夏夜纳凉,从房中来到花丛中,席地而卧,欣赏水中莲荷,眼前又有美酒相伴,十分惬意。
高骈《山亭夏日》
“绿树荫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
水晶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。”
山亭古树参天,人迹罕见,蔷薇飘香,周身清凉,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。
李白《夏日山中》
“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
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”
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。
白居易《消暑》
“何以消烦暑,端坐一院中。
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
散热有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
此时身自保,难更与人同。”
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,心平气和坐于窗下,清风便会自然而来,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。
王维《竹里馆》
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
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
诗人认为,只有古树参天、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,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。
杨万里《暮热游荷花池上》
“细草摇头忽报侬,披襟拦得一西风。
荷花入暮犹愁热,低面深藏碧伞中。”
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意趣盎然,可以说是描写傍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绝妙之作。
江堤《消暑诗》
“柳枝西出叶向东,此非画柳实画风。
风来无质堆纸上,巧借柳枝相形容。”
则写出了一个柳下纳凉、清风拂面的清凉世界。
起名请拨打15696012236(点击可直接拨打)
您也可以在下方提交表单,我会尽快与您联系》》
公司地址: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云锦路